1990年,张学良来到于凤至墓前,看到墓碑上的4个字老泪纵横
前言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的故事。当车水马龙已经取代马车,钢筋水泥建起层层高楼的时候,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感情,也随着时代激流融入历史长河。她叫于凤至。1916年,在家族安排下,还是懵懂少女的她嫁给了东北军阀名将张学良。这本是东方式的包办婚姻,却成就了一段真挚姻缘。然而霎时间,政治风暴席卷而来,张学良被囚禁达14年之久。于凤至不顾一切陪伴在他身旁,直到自己命悬一线时才不得已离开。历经生死,她选择在异国他乡等待终生。哪怕只是片刻相聚,哪怕转身便是永诀。五十年后,失去自由的爱人终于来到妻子墓前。蹲下身子,他轻轻抚摸着墓碑上自己的名字。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即是最大的守候,最终换来的只有泪水与枯骨。他泣不成声。她等了他一世,他却终没等到她。谁说包办婚姻就没有真爱?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结合,就是父母之命,却也成就了一段传奇式的爱情。然而,当爱情遇上政治风波,当幸福遭遇磨难,我们该如何抉择?1金秋十月,满山的枫叶绚烂如火。东北地区正值最佳季节,万物暖意融融。1916年的秋日里,张府里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16岁的张学良今日迎娶年长他三岁的少女于凤至为妻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,由双方父母说媒,张学良本人毫不知情。起初,接受西式教育长大的张学良对这场婚事极为抗拒。他坚信自由恋爱,理想中的伴侣应该是性格相投的知音。父母凑合的对象又如何能配得上自己?当他第一次面见于凤至时,张学良屏住了呼吸。初冬的日光掩映在窗棂之下,少女的侧脸被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。她唇角微微含笑,眉眼中透出来的聪慧和温柔让他有些错愕。“大哥哥,您觉得这幅画如何?”女孩娇声问道,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古画。“这明明就是宋徽宗时期赵佶的画作。您瞧,画中的仕女衣着明显不是唐朝风格......”少女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画作的来历,一双明眸里透着掩盖不住的学习兴趣与热忱。张学良听得入了迷。他从不曾想过,会有女子如此渊博、睿智。自己的傲慢与无知,在她丰富的知识面前无所遁形。或许,包办婚姻也不全是坏事。张学良望了望桌上父亲留下的信函与彩礼清单,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。他控制不住内心对于凤至日益高涨的好感,终于鼓起勇气正色问道:“小姐,我猜您也和我一样,起初并不情愿这门亲事吧。但是,娶您为妻是我此生最正确的决定。望您给我一个机会,让我用余生来赢得您的欢心。”一向冷峻的张学良,难得红着脸对于凤至表白心迹。幸福来得太突然,少女红透了脸颊,羞答答地点了点头。枫叶飘飘,一段姻缘就此结下。彼时谁也想象不到,这童话般的幸福,终会在风云变幻中溃散。新婚之初是典型的婚姻美满。张学良把于凤至视如掌上明珠。二人恩爱非常,感情深厚。身为东北军阀嫡系,张学良权倾一方,军政要务缠身,性格亦十分孤僻冷漠。但每每回到温馨的家,和蔼可亲的妻子总能化解他身上的棱角。于凤至待人温和体贴,无不让他由衷依赖、仰慕。1920年,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第一个爱情结晶诞生,一对可爱的小女儿,取名“张闾瑛”。父母过分宠爱的闾瑛十分活泼,经常在府内园林玩耍时不小心跌倒磕碰。她不会大声啼哭,只是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寻找父母,撒娇讨抱抱。张学良和于凤至总是放下手中的一切,盈盈把她高高抱起,轻声细语地哄她开心。生活不禁被这个小公主点染得更加暖意融融。看着眼前美满的画面,任谁都会以为,这份甜蜜永不会有尽头。西安事变后,张学良遭囚禁,于凤至含泪请求陪伴然而好景不长。1936年的一个寒夜,张闾瑛接到一道急电,父亲张学良策动西安事变,意图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、联合抗日。随后便是父亲被软禁的噩耗。“娘,我们该怎么办?”未成年的张闾瑛抱着母亲痛哭,“他们会不会枪毙父亲?”当时的于凤至正在英国陪伴子女读书。她一听说张学良被扣押的消息,脸色煞白,差点晕厥过去。好在她意志坚定,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失态太久。于凤至深吸一口气,强打起精神来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她并没有慌乱,而是沉着地安抚着年幼的女儿,先托人照看好子女,自己则匆匆赶回国内。独自一人面对这场动荡,于凤至并没有丝毫畏惧。她分外明白,正如自己选择嫁给张学良时便已做好了觉悟,这一刻终会来临。她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,这份代价。哪怕犹如饮鸩止渴,哪怕两鬓斑白,也在所不惜。几番波折,她终于见上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。面对着权倾朝野的两人,于凤至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,哀求他们能放过自己的丈夫。她的头也不敢高高扬起,生怕一个小小的失礼,便断送了张学良的性命。然而这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